19519291973
首页 >>行业选择 >>金属材料 >>工艺评价
冲压工艺评价 所属栏目:工艺评价

冲压工艺评价是确保冲压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选择材料、优化工艺参数和控制生产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冲压件的质量稳定性,减少不良品率,满足客户需求。

冲压工艺评价的关键指标

冲压工艺评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材料性能:

屈服强度:屈服强度越小,材料越容易屈服,成形后回弹小,贴模性和形状冻结性能更好。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大,材料在变形过程中不容易被拉断,有利于塑性变形。

屈强比:屈强比越小,板料由屈服到破裂的塑性变形阶段越长,成形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危险性越小。

延伸率:延伸率越大,板料允许的塑性变形程度越大,抗破裂性越好。

塑性应变比(r值):r值越大,材料在平面方向的变形能力越强,拉深成形性能越好。

应变硬化指数(n值):n值越高,材料在变形过程中越不容易破裂。

冲压工艺参数:

冲压力:合理的冲压力可以减少材料的变形不均匀性,避免裂纹和起皱。

模具间隙:适当的模具间隙可以减少材料的摩擦和磨损,提高冲压件的表面质量。

拉伸筋肋布置:合理的拉伸筋肋布置可以有效防止起皱,提高成形质量。

质量控制:

产品设计合理性:检查产品结构和外形尺寸设计的合理性,避免出现鞍形形状。

冲压过程监控:实时监控冲压过程中的材料流动、拉伸情况和局部变形。

表面质量:确保材料表面光滑平整,无划痕、杂质和气孔。


工艺分类

弯曲

将金属板材、管件和型材弯成一定角度、曲率和形状的塑性成型方法。弯曲是冲压件生产中广泛采用的主要工序之一。金属材料的弯曲实质上是一个弹塑性变形过程,在卸载后,工件会产生方向的弹性恢复变形,称回弹。回弹影响工件的精度,是弯曲工艺必须考虑的技术关键。

拉深

拉深也称拉延或压延,是利用模具使冲裁后得到的平板坯料变成开口的空心零件的冲压加工方法。 用拉深工艺可以制成筒形、阶梯形、锥形、球形、盒形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零件。如果与其他冲压成形工艺配合,还可制造形状极为复杂的零件。在冲压生产中,拉深件的种类很多。由于其几何形状特点不同,变形区的位置、变形的性质、变形的分布以及坯料各部位的应力状态和分布规律有着相当大的、甚至是本质的差别。所以工艺参数、工序数目与顺序的确定方法及模具设计原则与方法都不一样。各种拉深件按变形力学的特点可分为直壁回转体(圆筒形件)、直壁非回转体(盒形体)、曲面回转体(曲面形状零件)和曲面非回转体等四种类型。

拉形

是通过拉形模对板料施加拉力,使板料产生不均匀拉应力和拉伸应变,随之板料与拉形模贴合面逐渐扩展,直至与拉形模型面完全贴合。拉形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制造材料具有一定塑性,表面积大,曲度变化缓和而光滑,质量要求高(外形准确、光滑流线、质量稳定)的双曲度蒙皮。拉形由于所用工艺装备和设备比较简单,故成本较低,灵活性大;但材料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

旋压

是一种金属回转加工工艺。在加工过程中,坯料随旋压模主动旋转或旋压头绕坯料与旋压模主动旋转,旋压头相对芯模和坯料作进给运动,使坯料产生连续局部变形而获得所需空心回转体零件。

整形

是利用既定的磨具形状对产品的外形进行二次修整。主要体现在压平面、弹脚等。针对部分材料存在弹性,无法保证一次成型品质时,采用的再次加工。

胀形

是利用模具使板料拉伸变薄局部表面积增大以获得零件的加工方法。常用的有起伏成形,圆柱形(或管形)毛坯的胀形及平板毛坯的拉张成形等。胀形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如刚模胀形、橡皮胀形和液压胀形等。

翻边

是沿曲线或直线将薄板坯料边部或坯料上预制孔边部窄带区域的材料弯折成竖边的塑性加工方法。翻边主要用于零件的边部强化,去除切边以及在零件上制成与其他零件装配、连接的部位或具有复杂特异形状、合理空间的立体零件,同时提高零件的刚度。在大型钣金成形时,也可作为控制破裂或折皱的手段。所以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及家用电器等工业部门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缩口

是一种将已经拉伸好的无凸缘空心件或管坯开口端直径缩小的冲压方法。缩口前、后工件端部直径变化不宜过大,否则端部材料会因受压缩变形剧烈而起皱。因此,由较大直径缩成很小直径的颈口,往往需要多次缩口。


免费获取更多专业咨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