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9291973
首页 >>行业选择 >>金属材料 >>金属检测
铜合金金相检测 所属栏目:金属检测

一、检测步骤与技术要点

样品制备

取样位置:根据检测目的选择代表性区域(如铸件的应力集中处、锻件的纵向/横向截面)。

切割与磨抛:使用机械或手工切割,依次用金相砂纸(由粗到细)打磨,最后用金刚石研磨膏抛光至镜面效果,避免形变或热影响区干扰。

腐蚀处理:常用化学侵蚀剂如三氯化铁盐酸溶液(HCl/FeCl₃)、硝酸铁溶液(FeNO₃)或电解腐蚀法,以显示晶界和相分布。

显微观察与分析

设备选择:金相显微镜用于常规组织观察,扫描电镜(SEM)可分析高分辨率的晶粒形貌和夹杂物。

图像分析:利用软件(如Image-Pro)定量测量晶粒尺寸、相含量及分布,结合标准图谱(如GB/T 6394)进行晶粒度评级。

二、核心检测项目

晶粒度测定

通过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如YS/T 347-2020),评估铜合金的热处理效果及力学性能。

铸造铜合金需关注粗晶区,变形铜合金则需分析冷加工后的纤维组织。

相组成与分布

黄铜中α相(Cu-Zn固溶体)和β相(Cu₃Zn化合物)的分布影响强度和耐蚀性。

青铜中锡、铝等元素形成的强化相(如δ相、γ相)需定性与定量分析。

缺陷检测

宏观缺陷:如气孔、夹杂、冷隔等,通过硝酸侵蚀后宏观观察。

微观缺陷:晶界裂纹、偏析等,需高倍金相分析。

时效与热处理效果

时效处理后的第二相析出(如析出强化相)对性能的影响需结合能谱分析(EDS)验证。

三、检测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

GB/T 13299-2017: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涵盖样品制备、腐蚀剂选择等。

GB/T 13316-1991:铜及铝基合金金相检查方法,明确操作流程与评定标准。

行业标准

YS/T 347-2020:铜合金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YS/T 448-2002/449-2002:铸造与加工铜合金的宏观及显微组织检验规范。

QJ 2337-1992:铍青铜金相试验方法,适用于晶粒度与相分布分析。

免费获取更多专业咨询

热门推荐